2025-02-24
春季来临,气温渐渐回升,自然界各种微生物也开始活跃起来,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。春季传染病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,可通过空气、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。我们需要增强传染病防控意识,预防传染病的发生。
一、春季几种常见传染病。
1.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其流行传播的概率很高。
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头疼、流涕、咽痛、干咳、全身肌肉、关节酸痛等,发热一般持续3-4天,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。
传染源:流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。
传播途径:空气飞沫直接传播,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
2.麻疹
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。
主要症状可概括为“三、三、三”。前驱期3天:出诊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,伴有咳嗽、流涕、流泪、畏光,口腔颊黏膜出现灰白色小点(这是特点);出疹期3天:第4-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,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、上肢、下肢;恢复期3天:出疹3-4天后,体温逐渐恢复正常,皮疹开始消退,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。
传染源:麻疹患者。
传播途径:呼吸道飞沫传播、直接接触传播等。
3.水痘
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,由水痘—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。
主要症状:中低等发热,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。
传染源:水痘患者和带状疱疹患者。
传播途径:呼吸道飞沫、直接接触和接触被污染用具。
4.流行性腮腺炎
由流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儿童多见,俗称“痄腮”,潜伏期14-19日。
主要症状:全身不适、发热,下颌角疼痛,以耳垂为中心1-2天内迅速肿大,张口和咀嚼时疼痛。
传染源:腮腺炎患者。
传播途径: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的吸入。
5.结核病
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。
主要症状:咳嗽、咳痰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,可能伴有低热、盗汗、消瘦、虚弱等全身症状。
传染源:排菌的结核患者。
传播途径:呼吸道飞沫传播、消化道传播等。
二、预防春季传染病措施。
1.多通风。
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。应定时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;让阳光射进室内,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;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,起到消毒效果。
2.勤洗手。
传染病患者的鼻涕、痰液、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,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,传染给健康人,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。
3.常喝水。
春天气候干燥,空气中尘埃含量高,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,要多喝水,让鼻黏膜保持湿润,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,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,净化体内环境。
4.补充营养。
春天要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。注意多补充些鱼、肉、蛋、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,增强肌体免疫功能;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,可中和体内毒素,提高抗病能力,增强抵抗力。
5.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。
不吸烟、不喝酒、少食辛辣的食物,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。当人体受凉时,呼吸道血管收缩,血液供应减少,局部抵抗力下降,病毒容易侵入。
6.坚持锻炼、生活规律。
春天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,增强心肺功能,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;春天保证睡眠充足。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;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,调节人体各种机能,增强免疫力。
7.加强防护、预防接种。
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,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;春天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,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。